从此
文章
📄文章 #️⃣专题 🌐上网 📺 🛒 📱

广西科目三舞蹈 火爆流行全世界

🕗2024-02-07

  仿佛一夜之间,整个世界都进入了“科目三”欢庆热潮。从国内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花样翻新,到“油管”等国外平台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舞者秀出的同款;从素人博主吃瓜群众的大众狂欢,到顶流大V明星艺人竞相加入;从街头巷尾田间地角的草根自嗨,到专业舞台国际秀场上的豪华阵容……打开手机,满屏都是扭胯、崴脚、摇花手,“科目三”成了2023岁末大众文化领域最出圈的爆款热梗,一举火遍全球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元旦,网络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460亿,且仍在增长。

  这个舞蹈为什么叫“科目三”?“科目三”凭什么成了爆款?它是怎么火起来的?

  当这场中国流行文化热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,人们在错愕与兴奋中反应过来之后,开始追溯“科目三”的源头,这才发现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源自“广西”——一个“有梗”、善于“造梗”和“爆梗”,老百姓的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的地方。

  一条“见证奇迹”的时间线

  其实早在这次爆火之前,“科目三”在广西已经流行很长一段时间了。

  “科目三”这个名称,一般人都会误以为与驾考科目有关。实际上,“科目三”的全称应该是“广西科目三”,意思是身为广西人要必备三项技能,科目一是唱山歌,科目二是嗦米粉,科目三就是会跳舞,打通这三关才能被承认是“正宗广西人”。

  综合各方面信息,可以整理出一条“广西科目三”从诞生到流行的大略时间线。

  现在流行的“科目三”舞蹈雏形,起源于曾流行一时的“社会摇”,在2015年前后曾在柳州一些KTV里流行一时。

  大约在2021年,在广西的一场婚礼上,有人跳了一段“科目三”风格的舞蹈为婚礼助兴,因为气氛热烈效果爆棚被争相模仿,很快流行开来。结合广西人唱歌、嗦粉、跳舞的“三大技能”,“科目三”这个名称也相对固定下来。

  2022年,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广西视频博主发布的“科目三”舞蹈视频。

  2023年10月前后,以歌曲《一笑江湖》作为配乐的“科目三”突然爆发,引发全国各地短视频创作者群起模仿创作。10月中旬,台湾霹雳舞达人田晋瑜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跳“科目三”的视频爆红,引发国台办关注。10月25日,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,这是两岸青年在网络时代独特的交流方式,也是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新的文化交流现象。

  从这个时间点开始,“科目三”作品以指数级增长,开始了“病毒式传播”。

  11月中下旬,海底捞员工穿制服跳“科目三”视频大热。进入12月,“科目三”热度持续升温,并开始向海外大面积扩散。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美国……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,齐齐跳起“科目三”,助推“科目三”热度持续发酵。

  12月10日,在上海举行的2023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上,获得世界国标舞黑池舞蹈节连续8届世界冠军的乔安娜,在现场表演中带头跳起了“科目三”;随后,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、英国芭蕾舞团和杨丽萍舞蹈团队先后在演出中跳起了“科目三”……

  2024年到来之际,俄罗斯、德国、英国……北京、沈阳、新疆,还有广西,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,跳着“科目三”“kemusan”,快乐、欢庆、热烈,迎接新的一年。

  来自广西的“科目三”,将一股文化风潮从网络卷入现实,从民间逆袭专业,从地方刮向全球,一跃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样本,引发了全球性的文化共鸣,收获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文化输出效果。

  广西人自带“爆梗”体质

  有学者分析,“科目三”的土味、魔性、简单和欢乐的情绪价值是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因素。

  实际上,广西的文化基因中,的确有着开朗、豁达、乐天的一面。广西人的乐观随性、天真烂漫表现在文化上,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山歌文化、节庆文化、美食文化,仿佛专门为享受快乐而生。包括“科目三”在内的广西人必备的“三大技能”,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一种具体呈现。

  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,“刘三姐”作为广西文化的代表形象,通过舞台剧和电影的载体,把广西人浪漫多情、开朗乐观的性格表达得淋漓尽致。在电影中,“刘三姐”“阿牛哥”们在艰难困顿的境遇下,仍然保持着“心想唱歌就唱歌”的天性。正是这种开朗欢乐的个性表达,使《刘三姐》红遍大江南北,成为当年的“爆款”,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。

  广西文化自带“爆梗”体质,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,已不止一次制造出网络热点。“蓝瘦香菇”“广西表妹”等热梗,一次又一次掀起草根阶层的网络狂欢,在略带自嘲的“土味”中鲜明地表达了广西人开放包容、豁达爽朗的个性。

  在某视频平台上,一个名为“朱开红科目三原版”的用户自称是“科目三”的原创作者。在平台上,他上传了自己多年前跳“科目三”的视频,以证明自己就是“原创”。然而这个账号仅有4.2万粉丝,远不及一些跟风翻拍的作者。“朱开红”抱怨“别人都火了,我这个原创却不火”,同时他也乐呵地表示“虽然我现在天天打螺丝,但仍很开心能给大家带来开心快乐”。这种自然、随性、乐天的态度,跟“科目三”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。

  这种“只要小伙精神在,到哪都是实力派”的豁达与自信,恰好契合了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  抓住流量红利弘扬广西文化

  广西“科目三”火遍全球,再次激发了广西人对本地文化的自信,作为原产地的广西,把“科目三”玩出了新高度。

  日前,广西杂技团演员来到南宁网红景点“三街两巷”,将杂技技巧与“科目三”舞蹈相结合,表演了一场高难度的“科目三”,舞姿既帅又飒。视频一经推出,网友纷纷留言:“科目三还是广西原版牛!”“不是广西不出手,广西出手没对手!”

  跨年之际,广西各地纷纷跳起了花样繁多的“科目三”,在热烈的气氛中迎来了2024年。

  “科目三”的爆火也引发了网友对广西的更多关注,“刘三姐”“三月三”“螺蛳粉”等广西热门IP也在这一轮传播中被不断推升热度。如何利用“科目三”这一波巨大的流量红利,加大力度向外界介绍广西文化,是当下广西文化界思考的问题。

  “科目三”在爆红后也引发了一场“俗雅之争”——当人们津津乐道“文化输出”的时候,也有人觉得这种舞蹈似乎不够“高雅”“辣眼睛”。

  广西舞蹈家协会秘书长罗秀娟认为,文化发展从来不是单一向度的,纵观古今中外,流行文化既有“阳春白雪”也有“下里巴人”,能够被大众喜爱的作品从来都是雅俗共赏的。“科目三”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性,看到广西文化的丰富多元,我们应该借助这个机会,把更多广西文化产品介绍出去,向世界展示广西文化的魅力。

  广西不仅有“科目三”这样的大众化舞蹈,也有无数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。入选第十四届中国舞蹈“荷花奖”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的《侗听琵琶语》编导李妮娜认为,舞蹈艺术本身就起源于民间,与专业舞蹈作品相比,“科目三”只是门槛比较低,但并不低俗,相反,它超越了阶层和文化的隔阂,打破了“雅”与“俗”的界限,消弭大众与精英的差别,它不仅是一个情绪释放的载体,也传达了当下中国社会大众欢乐和自信的心理,这种简单质朴的快乐属于广西,属于中国,也属于世界。正因如此,这种文化才能成功输出到全球每一个角落,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,为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开拓更大的文化空间。(孙鹏远)